BACK

預見未來的樣貌,在荊棘路上為幸福前行──2024年1月|誠品中文選書

16 Feb 2024

預見未來的樣貌,在荊棘路上為幸福前行──2024年1月|誠品中文選書

由誠品書店書籍採購職人,每月精挑細選各類別好書推薦。
2024年1月




1. / 台灣核能開啟始末實紀,棘手難題,非核家園之路仍長
☞《海島核事》



作者|王舜薇、崔愫欣
出版|春山
售價|620元

這是台灣第一本反核運動史。二〇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,是給台灣的一記當頭棒喝,超過二十萬人走上街頭,讓我們有機會檢視台灣的核能問題,以及作為一個海島,我們能怎樣發展永續的能源?核電廠除役及能源轉型,將是邁向「二〇二五非核家園」的關鍵,本書梳理反核運動的歷史,讓我們從北海岸小城貢寮的核電廠到世界大國間的核競逐,理解這一場告別尚未結束,我們都還在路上。


2. / 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回憶錄,省思多采閱歷,滋養意趣人生
☞《家在世界的屋宇下》(誠品獨家精裝版)



作者|阿馬蒂亞.沈恩
出版|時報
售價|680元
 
阿馬蒂亞.沈恩是出身印度的偉大學者,在全球知識圈有深遠的影響力,一生崇尚論理與包容的精神,更用經濟學改變了世界。這本書從頭說起他的生命故事。沈恩的學識養成是一段精采非凡的歷程,從小親受泰戈爾啟蒙薰陶,也親炙多位當時的學界翹楚,並優游於知識分子的殿堂中。他出身印度孟加拉而胸懷世界,在歷史與思想的各股潮流中,走過有如智慧金礦般的獨特人生。

3. / 在美國法律秩序中追求幸福,案件背後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
☞《為幸福而生》



作者|劉宗坤
出版|八旗
售價|520元
 
法律前人人平等、選舉投票、自由戀愛、讀書上學,這些現代人看似平凡、日常的微小事物,對他們來說卻是二百來年戮力爭取的幸福權利。本書無意論證抽象的法律理論,而是側重講述個案所涉及的具體權利、當事人的命運、律師和法官的互動等,其間穿插一些重要歷史事件、政客的起伏、國會立法和學者的論說,從中揭示歷史中緩慢展開的正義,同時也是不斷遲到的正義。

4. / 一趟探索「電」的旅程,自然奧祕,理解生命運作的關鍵
☞《生命的電》



作者|提摩西.約根森
出版|三采
售價|580元
 
首部橫跨電學、神經生物學、醫學的科普巨作。本書深刻描述了諸多我們視為理所當然,卻無法清楚闡述的概念——自然界的電的物理原理、神經生物與電之間的關聯,以及人類自發現電到應用的發展進程,為「電」提供了全面性的理解,更啟示了它將人類帶向何方。從富蘭克林、伽伐尼、伏打、法拉第、馬克斯威爾、特斯拉到馬斯克,未來,電要為人類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革,創造不可思議的奇蹟?


5. / 獻給逝去友人優美而直率的輓歌,手握遺失碎片,也要踽踽前進
☞《Stay True 保持真誠》



作者|徐華
出版|二十張
售價|450元
 
徐華將友人殘酷的死亡作為中心主題,並用那空缺鑄造出故事。友人阿健死後,徐華在日記中,反覆審視發生在兩人之間或大或小的事件對彼此生命的影響,將那些與阿健已然開啟、但始終未完的對話延續下去。於是這麼一寫,便是二十個年頭——徐華細細寫出了一種說明自己的方式,探討追尋自我身分、處理複雜的親子關係、發掘新興趣乃至在此過程中發展友誼的感受。

6. / 美國移民科學家的非凡軌跡,以人為本,科技革命將找到答案
☞《AI 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》



作者|李飛飛
出版|天下文化
售價|600元
 
史丹佛大學李飛飛博士是現代人工智慧(AI)發展歷程中少見的女性先驅,此回憶錄,講述她在中國和美國兩地的成長、求學及研究生涯,父母的身教與言教,引領她天生的好奇心,走向科學之路。中學時期全家移民美國,在經濟拮据、語言不通的環境下,她堅定志向完成了學業,並從物理轉向人工智慧領域,之後更將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視為自身使命,期盼能透過它來幫助人類。


7. / 美國新生代思想領袖最新力作,真實人生考驗,將愛視為日常修行
☞《愛的8法則》(《僧人心態》作者愛的力作)



作者|傑.謝帝
出版|方智
售價|530元

從學會獨處到學會相處,或是分開,陪伴你面對愛的關係中每個階段的課題。受到吠陀智慧和現代關係科學的啟發,傑.謝帝探討了整個親密關係的週期,整合出關於愛的八個法則。從第一次約會到住在一起、從分手到重新開始,他勾勒出具體、可行的步驟,讓你知道伴侶如何雙贏或雙輸、如何定義愛、如何避免誤信不實的承諾和有害無益的伴侶,以及為什麼就算關係破裂,你也不會碎裂。

8. / 從母親日記上尋找答案,面對父母失智的調適課題
☞《失智母親眼中的世界》


作者|齋藤正彥
出版|大是
售價|390元

母親開始跟不上大家的話題,無法寫作、擅長的料理頻出錯、本來一個晚上就能編完的帽子,現在得重編好幾次,面對這些認知機能衰退的症狀,母親心裡怎麼想的?清楚自己的病況嗎?作者齋藤正彥,為專攻老年失智症醫療、照護的權威醫生。在母親因失智搬到療養中心後,他看到了母親書架上橫跨二十年的日記本(六十七歲到八十七歲),並透過它看見認知日漸受損的患者如何感受世界。